導語:所謂復星、華潤、中信這三大家族在做醫院投資時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借用本山大叔給“蟻力神”做的廣告詞:“誰用誰知道!”。醫院投資也一樣,誰投誰知道。
根據一組權威部門的統計數據,在中國各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的大背景下,尚有為數極少的行業產能嚴重不足,以至于在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之間形成了嚴重的對立,醫院便是這樣的一個行業。
2011年的醫療行業產能現況:中國的醫療支出占GDP的5.1%,總床位數370萬張,其中公立醫院324萬張,人均醫療支出206美元,僅高于印度的74美元,而2001到2011年中國的人均收入增長了3倍,每千人擁有的床位數3.5張,世界平均水平為6.7張。
看到這樣的產能狀況,再加上國家衛計委發布的2020年的醫療健康行業的8萬億規模的預測,以及到2020年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4%的老齡化社會預期,那些活在水深火熱的產能過剩行業的資本,那些因找不到增長前景可靠的項目的金融資本,眼前一亮,夢寐以求的藍海不就是醫療行業嗎?
緊接著,2013年10月國務院頒布的40號文《國務院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象一劑生猛的春藥,催動各路資本集體發情,紛紛高調表態,誓言收購500家醫院,收購100家醫院,砸300億,砸50億,等等。似乎誰要是表態不拿出上百億的資本砸進醫院,都不好意思跟人提自己是做醫院的。甚至于一些不明就里的媒體把平安這個幾乎沒有在醫院行業下過任何單的金融投資者列為醫院投資的四大家族之一。
事實上,所謂復星、華潤、中信這三大家族在做醫院投資時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道。借用本山大叔給“蟻力神”做的廣告詞:“誰用誰知道!”。醫院投資也一樣,誰投誰知道。
對于身處一個已經有2萬億人民幣規模,2020年將達8萬億規模的大餡餅中的行業性投行機構,我們似乎應該發表大力支持各路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的報告,描述該行業上不封頂的增長前景,描述該行業正如麥肯錫顧問忽悠的那般沒有競爭的藍海,循循善誘,因為只有資本進入這個行業,我們的贏利才有保證,我們的幸福感也會越來越強。
但是本文還是想以一句古老的英語諺語作為中心思想,因為我們的幸福感,必須是和他人一起幸福,或者他人先于我們幸福,而不是去勸誘別人經歷痛苦令我們幸福。
“A person's Food, is another man's poison”。
“一個人的美食也許是另一個人的毒藥”。
美食還是毒藥,餡餅還是陷阱,完全取決于你消化系統的消化能力和適應性。
理論性的玩意兒,大家辯論辯論,結局就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我想說的案例,很鮮活的案例,其中有垂死的、半死不活的、生機勃勃的各類案例。
有幾個案例,性質是一樣的,最初投資者在別的行業(大多是房地產、傳統制造業、醫藥或醫療器械銷售行業)賺到第一桶金,便有沖動做一家百年老店,思來想去,覺得醫院肯定會成為百年老店,因為每個人都可能生病。在如此樸素的投資理論的指導下,帶著圈地的本能念頭,大規模圈地造房子,進口昂貴的醫療設備,當然,這些肯定是背了一屁股債的。然而,投資者對醫院行業的自身規律懵懵懂懂,還沒見到贏利的曙光,就被壓死在銀行的利息里。有些沒死的,也是艱難度日,每年更換院長或總經理。
現在我們在市場上經常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投資者,很興奮地告訴我們,又圈到一塊醫療用地,或者又有地方政府愿意合作一起建醫療產業園。不知道他們是把病人看好病作為目標,還是建一個漂亮的醫院給患者看作為目標。
醫院對他們來說,不再是美食。
我們也看到過毒藥變美食的投資案例。
醫院最初的投資者,完全是一個外行,但基于某種因緣,建了一個醫院,一直半死不活,后來新加盟一位骨科領域專家兼院長,成為合伙人,不到幾年功夫,將一個年收入幾百萬的接近破產的醫院,帶到年收入近3億元的中等規模綜合性醫院,該醫院已經擁有很強的地區影響力。
我們還看到過純美食的投資案例。
幾位房地產行業的投資人,聯合一位資深的外科專家兼院長,志趣相投,脾氣也搭配,和和氣氣,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年收入2000萬的社區醫院,幾年功夫做到年收入4億的接近三級醫院的規模,重要的不是經濟指標,而是患者對該院的滿意度,更重要的不是患者滿意度,而是員工對該院的滿意度。這個醫院保持穩定增長的同時,保持了極低的員工流動率。
在并購領域,我們看到過美食變毒藥的案例。
投資者收購了醫院,收購時采取對賭協議的方式,要求被收購的原始股東承擔未來5年的業績承諾,但是新大股東進入后,并不安分,不停地折騰、更換原始經營團隊。最終導致大小股東起矛盾,醫院陷入混沌,原本經營還不錯、文化環境很好的醫院,變成權力和利益的角斗場。作為一個金融業者,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經營控股權轉移后,大股東要求原股東也就是失去了人權財權事權的小股東承諾未來業績,其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是什么?能不能有更荒唐的事情在我國出現呢?
有些并購雖然沒有對賭協議,但新的控股股東缺乏授權機制,深一腳淺一腳地胡亂踏入被收購醫院,照搬照抄自己在制造業或房地產行業的成功經驗和做法,肆意妄為,違反醫療行業規律,醫院被搞亂之后,只好不停地更換院長,見到最瘋狂的投資人會半年換一個院長,進入惡性循環。
美食還是毒藥,是辯證的,也是變化的。
借用佛祖的話結束本文,“不要相信你的眼睛”。
你看到別人在享受的美食,很可能就是你的毒藥。你看到別人在吃的滿口毒藥,你收購之后也可能成為你的美食。
把美食變為毒藥,只要會搗亂就可以了。
把毒藥變為美食,卻需要膽識、經驗和智慧。